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7940037821956660/
首发·小艾观山
今年的母亲节,正好是5月12日,这个日子对刘莉来说,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因为在2008年的那一天,她的女儿胡慧姗在汶川大地震中走了,那年姗姗才15岁。
有句话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刘莉听到这话,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她怎么能忘呢?她不想忘,也忘不了。
16年过去了,刘莉还是一直念着女儿。她会更新女儿的QQ空间,去学校旧址看看,甚至去墓地给女儿过生日。她还找女儿的朋友打听以前的事儿,后来,她还和建筑设计师一起,给女儿建了个纪念馆。在汶川地震那么多的遇难者里,她的女儿是唯一一个有这样纪念馆的。
但生活还得继续过呀。刘莉曾经觉得,失去女儿后,人生就像掉进了深渊。但幸运的是,她又有了小女儿胡慧恩,这个小生命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她的生活。有时候,她看着活泼可爱的恩恩,心里会想:这是不是姗姗换了一种方式,又回到她身边了呢?
说起姗姗,那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就像是照进他们这个普通家庭的一缕阳光。地震那天早上,姗姗还给妈妈发短信,说自己忘了拿牛奶,让妈妈中午给她送过去。她还在短信里跟妈妈道歉,说前一天是母亲节,自己忘了送花,以后一定要补送。
谁知道,那个中午,地震就来了。刘莉当时正在给客人洗脸,她只好先做完这单生意,再去给女儿送牛奶。她哪里知道,这一等,就是永别。
晚上六点多,刘莉从志愿者口中得知了聚源中学垮塌,胡慧姗遇难的噩耗。她和丈夫赶紧往学校跑,在记录遇难学生名字的小黑板上,她看到了那行字:“胡慧姗聚源中学1号”。这意味着,胡慧姗是这个学校第一个被挖掘出来的遇难学生。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从那一刻开始,就刻在了刘莉的心里。她在操场上看到了女儿,那个15岁的女孩,满脸灰尘,浑身冰冷。她紧紧抱着女儿,想把她捂热,但女儿已经离她而去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刘莉和丈夫每到下午两点多,就去女儿遇难的废墟上发呆、烧纸。他们继续寻找着关于女儿的每一个线索——书包、作业、手机,关于他的所以,这样,只有方式似乎把女儿留住。刘莉还一直保留着宝宝的脐带和一颗乳牙,这是她唯一留下来的肉身部分,也是刘莉对女儿的永恒记忆。
祭奠
我还记得刘家琨那次说起刘莉,她说起自己手捧着孩子的脐带和乳牙的样子,那种心痛,真的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刘家琨是个成都的建筑设计师,汶川地震那会儿,他去了前线帮忙。在那里,他遇到了刘莉和胡明,夫妻俩因为女儿的离开,心都碎了。
刘家琨给胡明打了个电话,说想在经济上帮帮他们。但刘莉和胡明都说,钱是身外之物,没了女儿,啥都不重要了。
后来,刘家琨再见到他们,提出了个想法:给胡慧姗建个纪念馆。其实他说这话时心里也打鼓,怕人家觉得他拿人家痛苦来搞艺术。但刘莉一听,立马给他跪下了。她说,自从女儿走了,她就想不起女儿的声音、模样,建个纪念馆,就能留住那些回忆。
刘莉开始整理女儿的遗物,每拿起一件,都能想起和女儿的故事。那条红色碎花裙子,女儿跳舞时穿的;那羽毛球拍,手柄都磨烂了,女儿还舍不得扔。
刘家琨则忙着找地方。最后,在成都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里,给胡慧姗建了个纪念馆。刘莉发现女儿的QQ号还开着,就请人破解了密码,把女儿写的两部剧本都敲进了电脑,发到了QQ空间。她虽然之前没怎么用过电脑,但为了女儿,啥都愿意学。
那两部剧本里,有一部叫《我的灵魂系着你》,写的是一个女孩因为绝症去世,但她的灵魂还陪伴着她爱的人。刘莉觉得那就是在写她自己,一边抄着字,一边哭。她感觉女儿就在身边,和她在一起。
在女儿的字典里,刘莉还看到一行字:“给我你的爱”,可能是哪个爱慕姗姗的同学留下的。那时候的姗姗,正是最美好的年纪。
刘家琨说,建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胡慧姗,也是为了纪念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纪念馆就在建川博物馆聚落里的一片小树林,门上的字是刘莉亲手写的,她为了这几个字练了60多遍。那里,是她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恩恩
2009年1月,胡慧姗的纪念馆刚建好,刘莉就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候,她和胡明已经有八个月没笑过了,但知道怀孕的消息后,两人都哭了,是开心的哭,眼泪哗哗的。刘莉心里想,这肯定是姗姗又回来找她了。
刘莉身体不太好,有哮喘病,本来应该多治疗一段时间再怀孕的。但她等不及了,就冒险怀了。怀孕时,受了不少罪,胆淤症、糖尿病,哮喘,把她害惨了,差点就挂了。好在2009年9月,41岁的刘莉顺利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这女儿啊,真是来之不易。刘莉开心得不得了,但孩子早产了,一出生就进了医院。胡明那时候接到两份病危通知书,在产房外面哭得稀里哗啦的。好在最后母女俩都抢救过来了,但刘莉真正抱到女儿,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对这个女儿,刘莉特别小心,生怕有什么闪失。她以前还担心过,是不是留下了姗姗的脐带,给姗姗带来了不幸。但想想那么多家长都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他们也没留脐带,所以应该不是这个原因。这次她就没再留女儿的脐带。
刘莉想过给小女儿也取名叫胡慧姗,但后来觉得这对她不公平,毕竟姐姐是姐姐,她是她。最后他们给女儿取名叫胡慧恩,“恩”字代表感恩。刘莉觉得,女儿能来到这个世界,真的很不容易,她希望她能感恩姐姐,也感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
小女儿恩恩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个姐姐,虽然没见过,但感觉她一直都在。刘莉教恩恩喊“姐姐”,恩恩学不会时,刘莉就会逗她:“不喊姐姐,我就不喜欢你了。”恩恩问:“姐姐去哪儿了?”刘莉就告诉她:“姐姐在天上。”
恩恩两岁的时候,刘莉就带她去祭拜姐姐。再大一点,刘莉还带恩恩去姐姐的纪念馆,给她讲姐姐的故事。恩恩小时候不太懂,但现在她快15岁了,和姐姐长得很像,学习好人缘也好。不过她和姐姐性格不太一样,姐姐文静内向,恩恩活泼开朗,像个小子一样。
刘莉现在很少在恩恩面前提起姐姐了,怕她烦,也怕她觉得自己是姐姐的替代品。胡明呢,他很少提起姗姗,总是默默流泪。现在有人提起姗姗,他都会打断,不想再去触碰那个伤疤了。刘家琨和摄影师潘松刚也理解他们,都尽量少联系他们,怕他们难过。
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那边儿有好多家庭失去了孩子,差不多有8000多家。其中,6000多家特别想再生个孩子。于是,国家就搞了个“震后再生育工程”,想帮这些家庭再要个娃。
那个时候,有个叫潘松刚的摄影记者,他专门去拍这些再生育的家庭。每周五晚上,他就飞去成都,然后去各个地方拍照,周日晚上再飞回北京。就这样拍了整整十年。但到了2018年,他决定不拍了,为啥呢?因为他发现那些家庭都不愿再提起地震中失去的孩子了。刚开始,他送照片过去,家长们都很感谢他,但后来就不太一样了。
到2015年底,这些家庭已经再生了3542个小宝宝。这些孩子的到来,不仅让家庭多了个新成员,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安慰。
刘莉就是其中一个家庭。她失去了女儿姗姗后,几乎都不出门,美容院也开不下去了。她害怕看到别人家儿女双全的样子,连有孩子的朋友都不敢联系。但后来,她认识了一些同样失去孩子的家长,大家一起聚会,纪念孩子,互相支持。
2015年,姗姗的同学聚会,刘莉是唯一被邀请的家长。同学们都说她很勇敢。这些年,那些幸存的孩子开始结婚生子,刘莉也被邀请去参加婚礼。但她都是吃完饭就走,因为她怕自己会想起姗姗,会忍不住哭。
都说时间能治愈伤痛,但伤痛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人变得更坚强了。刘莉和丈夫把恩恩当成他们活下去的动力。他们尽量让恩恩过上姗姗没过的生活,比如多带她出去玩。
在姗姗的QQ空间里,刘莉构建了一个属于她和姗姗的世界。她经常梦见姗姗,梦见她还在活着,还在成长。但最近,姗姗好久没出现在刘莉的梦里了,这让刘莉有点烦恼,她不知道姗姗是不是过得很好,还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