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3492699850441226/
首发·宇威访谈
近日,海口市一段交警对待闯红灯女子的执法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广泛关注。无独有偶,类似的执法现场不时引发社会争议,折射出公权力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据了解,4月29日上午,一名女子骑电动车在十字路口闯红灯被海口交警发现。经过6分钟劝导无果后,交警强行将其从车上拉下,最终将其按倒在地。整个过程看似有些粗暴,女子反复喊叫"我配合"。
事后,交警方面表示,长时间劝导无效,迫于执法需要才采取强制措施,其用意是为了保护该女子和其他过往行人的安全。
视频一经曝光,随即在网上掀起热议。一些网民认为,交警动粗属于滥用职权,应以更加文雅方式对待;而另一些网民则表示理解,认为执法人员的做法在情理之中。
不可否认,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折射出公权力运用在现实中颇为敏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探讨:
首先,涉事双方立场和认知存在差异。闯红灯的当事人固然有失,但在她看来被粗暴对待显然让人不齿;而交警方面出于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的考虑,采取强制措施也属无奈之举。
其次,公权力执法形式缺乏弹性。现有法规虽有教育、警告、罚款等级别分明的处置措施,但在现场缺乏灵活变通余地。
再次,监督机制在平息冲突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事后交警部门通过解释化解了一定争议,也体现了监督对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意义。
最后,这也警醒我们需要重塑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公众要树立法治意识,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诉求;执法者亦须秉持公正理性心态,力求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和立法机关则应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公权力的规范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综合来看,依法理性执法,注重方式方法,既符合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职责所在,也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信互重。
一味动辄强制虽然权威,但也容易刺耳火爆。执法过程中,公权力的运用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贯彻因事制宜、平和务实的理念,既严肃执法又注重形式,努力实现法治的精准落地。
在城市管理中,交通秩序事关重大,公权力的合理施加自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需要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弹性的处置方式,避免简单粗暴行为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向而行,遇事冷静对待,执法才能真正赢得公众认同。一味对抗于事无补,唯有相互尊重,维系和谐社会才是上策。
人民赋予公权力以神圣权威,公权力亦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努力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相信只要坚持这一宗旨,不断探索既公正又富有智慧的执法模式,类似争端定将渐趋减少。毕竟,法治的光芒最应闪耀在平安祥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