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9377472082657830/
原创 2024-05-16 08:04·娱乐聚焦眼
儿子病逝母亲起诉儿媳归还垫付药费,法院驳回:亲属间的互助行为不应被视为无因管理。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民事纠纷案。2006 年 8 月,王女士与李先生结婚,李先生于 2017 年 12 月去世。2020 年,李先生母亲韩女士起诉到法院称,自李先生患病至去世,都是她陪床照料,医疗费的支出也几乎全由韩女士承担。
韩女士表示,儿媳妇一直说:“妈,您先垫上,等我有(钱)了给您”。为了挽救儿子生命,韩女士向医院支付医疗费近 20 万元,向儿子银行卡先后打款共 12 万元,替儿子归还治病借款 1 万元。韩女士认为,自己照顾住院生病的儿子是出于人性和亲情,不是出于法定责任,王女士作为李先生的妻子,是照顾并给李先生支付医疗费的法定义务人。在李先生生病期间,韩女士出钱出力,全部是代替王女士而为之,是法律意义上的无因管理行为,即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所以要求王女士归还垫付的医疗费用。
然而,法院一审、二审判决均认定,韩女士支付医疗费是基于母子关系,并非无因管理,韩女士为李先生支付的费用应先从继承李先生的遗产中扣除,因此驳回了韩女士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对此解释道,通俗来讲,无因管理指的是在没有法律原因的情况下为他人做好事。无因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社会成员互相帮助,但该案中,王女士与韩女士系亲属,韩女士是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而垫付费用。因血亲或姻亲联结起来的亲属关系较普通的社会成员掺杂更多的情感因素,如果认定亲属之间的互助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则可能忽略情感因素,有违伦理道德。以无因管理为由主张支付费用,应当在没有合同、侵权等其他法律关系的情况下主张。
这起案件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亲属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在面对疾病等困难时。韩女士出于对儿子的爱,毫不犹豫地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母爱的伟大无需置疑。而王女士或许也有自己的难处和情况。
从法律的角度看,法院的判决是基于对法律原则和伦理道德的综合考量。亲属关系中的互助不应简单地被归为无因管理,而应从更广泛的情感和责任层面去理解。这样的判决结果也提醒我们,法律并非仅仅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要兼顾人情世故和社会伦理。
在社会层面上,这起案件也让我们反思家庭关系中的责任与义务。当面临重大困难和疾病时,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共同承担和应对?是仅仅依靠法律规定的责任,还是更多地依靠亲情的力量和相互的支持?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家庭经济和事务时,要更加注重沟通和协商,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和矛盾。
总之,这起儿子病逝母亲起诉儿媳归还垫付药费的案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纠纷,更是对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的一次深刻触动。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法律与情感、责任与互助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我们应该以爱和理解为基础,共同携手前行,而不是轻易地让法律的纷争破坏了亲情的纽带。
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尽管可能存在分歧和矛盾,但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公平和合理的结果。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样的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未来,在那里,家庭纠纷能够通过理解和沟通得到妥善解决,而不是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传承和弘扬家庭的温暖与力量。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真正向往和追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类似的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家庭关系也会更加稳固和美满。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