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房主反映殡仪馆距家20余米频遭扰民,殡仪馆:将搬新址正在走程序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9506774337962536/

首发·快乐的熊猫

四川达州,尹先生家堡坎下就是一座殡仪馆,直线距离仅20余米。每逢办丧事,锣鼓喧天彻夜不休,臭气飘进家门。儿子不敢回家,亲戚避之不及。殡仪馆何以建在民宅脚下?居民们的生活何时能恢复宁静?这背后,有太多城市规划的纰漏。

(生活被扰乱,难容"不速客")

殡仪馆,对普通居民而言是"不速之客"。可对尹先生一家来说,它不请自来,还赖着不走。2018年,宣汉县殡仪馆搬到尹家房屋堡坎下,直线距离近在咫尺。自此,一家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屋后窗子不敢开,灯也不敢开。儿子宁愿在外租房,也不愿回家。"尹先生无奈地说。平日里,殡仪馆敲锣打鼓扰民,焚烧遗体时散发刺鼻气味。葬礼上的喧嚣甚至持续到深夜。这一切,都让尹先生苦不堪言。尹先生的二哥,也有同样的遭遇。兄弟俩各花50多万元修建的房子,如今成了"鸡肋",住也不是,不住也不是。

(补偿费,难解燃眉之急)

面对扰民之苦,尹先生和邻居们多次找政府反映,要求搬迁。2019年,当地民政局出具意见书,承诺将按程序实施搬迁。后来,街道办提出给两户人每年发放一定"安置费"作为补偿。只是这种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根本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

最近,尹先生再次网上反映此事。宣汉县民政局回复称,当地已决定将殡仪馆整体搬迁,已获批立项,预计工期两年。承诺在此期间要管控噪音、减少扰民。这无疑给居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但问题是,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新馆建成前,居民们的日子如何过?补偿费、限噪管控等措施,能缓解燃眉之急吗?恐怕还需更多真金白银的民生投入。

(规划缺失,民生工程难两全)

说到底,尹家堡坎下为何会多出个殡仪馆?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城市规划的纰漏。殡葬事业固然功在千秋,选址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人口稠密的社区建殡仪馆,怎能不考虑周边居民的感受?哪怕是封闭式管理,异味噪音也不可能"零排放"。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环境,难道不该是规划的底线?

诚然,城市建设免不了副作用。发展和民生,有时很难两全。但这不应成为忽视居民感受的理由。无论多么善意的规划,如果伤害了居民利益,就得及时修正。新建殡仪馆,本该选在僻静之地,而非民宅之侧。殡葬事业的发展,不能以民生为代价。

(以人为本,方显城市温度)

现代城市,不仅要功能完善,更要以人为本。殡仪馆选址,不能简单出于行政命令。应事先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民意。只有城市规划以百姓需求为先,发展成果才能惠及大众。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在兼顾必要性的同时,也要聚焦公平正义,多考虑特殊群体利益。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温度取决于对弱势群体的呵护。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更要以民生为導向。交通、环保、养老、殡葬等设施,只有精细规划、科学布局,才能做到雨露均沾、果实共享。那些急功近利的苟且之举,终将为民意所抛弃。

结语:

殡仪馆"钉子户"的遭遇,绝非个案。它警示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务必以人为本、民意为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唯有如此,城市才能充满烟火气,更有人情味。您所在的城市,规划可曾伤害过居民利益?不妨在评论区聊聊。

Copyright2023未知同城服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