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0311099922743845/
2024-05-18 20:11·红网
□季霜石 (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妇科检查工具“鸭嘴钳”相关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并引发许多女性网友的感慨:作为一种如此常规的妇科检查工具,为何就不能做得更舒适一些?除了检查工具带来的不适外,在妇科检查中,许多女性还默默承受着很多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压力,“鸭嘴钳”不过是暴露出的冰山一角。(5月16日《潇湘晨报》)
然而,一场关于医疗器械改进的讨论,很快便走上了“歧路”——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不难看到各种医生、医学生与网友之间的“骂战”。网友们指责妇产科医生们行医态度欠佳,缺乏职业素养,而医生、医学生们则指责网友们无理取闹,并宣称“去哪个科室工作都不会去妇产科”。这种骂战显然偏离了讨论的初衷,而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网友们在讨论时陷入了“标签化思维”的巢窠。
所谓“标签化思维”,指的是人们习惯以“贴标签”的形式,用长期以来对于某些群体、事物形成的刻板印象,来评判具体的人和事。这种“贴标签”的过程中包含了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主观价值判断,因而特别容易引发群体对立,挑起网络骂战。
例如,在“鸭嘴钳”事件中,因为涉及到了女性权益、医患关系等多个复杂而极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标签化思维的体现越发明显。起先,网友们给鸭嘴钳打上了“女性刑具”的标签。随后,有在职医生、医学生发表见解,称鸭嘴钳经过长期改进,已是兼顾使用效果与经济成本的最优解。于是,网友们立刻给这些医生和医学生打上了“不尊重女性”标签,并将指责的重心转向所有妇产科医生。最后,对于医疗器械改进的讨论变成了医患骂战,损伤的是医患之间的信任。
诚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标签化的思维能够大大降低人们人际交往和事物认知的时间成本。但是,需要警惕这种“标签”背后隐藏的个案泛化、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等种种价值偏见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毕竟,不是所有城管都是暴力的,不是所有老人都是讹人的,不是所有男性都是“恶臭”的,也不是所有女性都等着靠谈恋爱大赚一笔的……一个个宏大而概括的标签之下,真正的事实无人关心,有血有肉的当事人无人在意,人们只是高喊着狂热的口号,去攻击一个个道德靶子,借此获得站在道德高地的快感和“我最善良”的自我安慰。
因此,我们更应当警惕标签化思维。一事当前,先保持冷静、理性、客观的心态,在“开麦”前不妨先多方求证,“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厘清事实后再发表看法。唯有这样,方能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网络空间更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