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为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

rm2ee00

时间 2024年5月20日 预览 10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9A05ZZS00

2024-05-19 17:33·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于北京

当地时间5月18日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举行了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学位追授庆典,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手中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其实,2023年10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官方网站就发文称,该校将在2024年5月18日,为从该学院美术系毕业的校友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文章标题用“先驱”“应有的尊重”这些具有分量的词汇,说明着这次追授的重大意义。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新中国国徽设计灵感的提供者之一,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名声享誉海内外,但很少有人知道,20世纪初,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留学时并未拿到建筑学学位。而导致她没有拿到建筑学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美国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女性学习建筑。如今,韦茨曼设计学院希望追授学位这一行为,努力地弥补这个遗憾。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是时候来纠正它了。”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兼佩利讲席教授弗里茨·斯坦纳这样解释追授学位这件事的性质。斯坦纳是这次学位追授事件的主要策划和推动者。当地时间2022年1月28日,“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幕。展览包含“历史板块”和“当代实践板块”两个部分。其中,“历史板块”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期间在宾大求学的23位中国建筑师的经历和成就,包括范文照、杨廷宝、陈植、童寯、梁思成、林徽因等近现代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建筑师。斯坦纳阅读展板内容时,注意到了林徽因没有取得建筑学学位这个信息,于是,他开始追踪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最终推动了为林徽因追授学位的事项。
长期以来,林徽因以她的美丽和才情闻名于世,她和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共同考察古迹的事迹也为人所称道。林徽因一直是一位求知欲极强的学者,她在短短五十多年的人生里,涉猎了建筑学、文学、戏剧舞台艺术等诸多领域,并努力将这些知识为中国人所用。尽管在动荡的时代下生活,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但挫折中的林徽因从未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在工作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这一纸迟来的毕业证书,就是对她最好的慰藉。
“来自中国北京的林徽因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士学位荣誉”,1927年2月24日《周间画报》。本文图/宾夕法尼亚大学档案馆
时代的遗憾
为已故校友授予学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绝非“拍脑袋”的儿戏之举,背后有着严格的程序审查过程,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证明林徽因曾经上过建筑学相关的课程,有毕业的资格,以及严谨地求证她没有拿到学位的真正原因。为此,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斯坦纳组织几位相关的教授、负责人进行合作,查阅翻找档案馆中关于林徽因的资料,整理出了一份长达38页的申请文件,其中包括林徽因的生平、经历、成绩单等内容。慢慢地,专家们终于在一堆历史资料中抽丝剥茧,还原了林徽因在宾大学习的全过程。
资料显示,林徽因1924年入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美术专业,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她也选修了建筑系的不少课程。专家们将林徽因的成绩与其同时期就读的知名建筑系校友做了对比,发现她的成绩单中的不少分数都是“卓越”级别,也没有不及格的成绩,横向对比之下,看得出她是同期学生里当之无愧的“学霸”。人们还发现,林徽因在短短3年时间里不但提前完成了美术系的课程,也成功选修了大部分建筑学的课程,但其中有两门课程她是无法选择的,一门是有男性模特参与的生活素描课,另一门则是需要下工地的建筑施工课程。因为没有这两门课的成绩,她也就无法取得建筑系的毕业证书。
女性无法参与素描写生和工地相关的课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是回到时代现场,这件事确实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打破的旧俗。在林徽因就读大学的20世纪初期,建筑和美术行业的人士普遍认为,这些课程对女性而言不太友好。“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的策展人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也证实了这一传统的存在。童明的爷爷童寯曾与梁思成一起在宾大建筑系就读,后来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第一代杰出建筑师,对于那一代建筑学人的经历和他们所面对的时代背景,他有着充分的了解。
童明介绍,建筑设计是脱胎于艺术、美术类专业的综合学科,很多规则要沿用美术行业的习惯。如今的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原来就叫做宾大美术学院,该学院受法国巴黎美院影响很深,因此,学院也延续了不让女生参与素描等课程的传统。除此之外,建筑行业属于比较辛苦的行业,体系内大多数是男性,而且做建筑设计时经常画图,有时需要熬夜,非常伤害身体,人们担心当时的女性无法处理这些问题,也就尽量不允许女生参与学习。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学专业开始招收女生,到了林徽因毕业数年后的1934年,宾大的建筑学专业终于开始抛弃老传统,愿意招收女性学生。而且,为了弥补历史的错误,宾大很早就开始为当年从美术系毕业,但有志于从事建筑并修习过建筑学课程的女性校友补发建筑学学位。林徽因本来应该在这几位女性之列,但阴差阳错,她的事情恰巧被人忽略了,直到2022年这个问题被设计学院院长斯坦纳发现后,才开始解决。
从林徽因的几部权威传记的记述中也能看出,林徽因确实是因为性别限制才没有拿到建筑学学位的。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在口述史《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中提到,父亲梁思成1924年顺利在宾大注册,成为建筑系学生,她的母亲林徽因同样准备选择建筑系就读,却遭遇了失败,因为该校建筑系不招收女生,而不招生的理由是“建筑系学生经常要整夜画图,女生无人陪伴无法适应”。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林徽因在选修建筑学相关课程时没少熬夜,她把自己看得和其他男同学一样。这段记述,也从侧面地印证,唯一阻挡林徽因拿到建筑学学位的那件事,就是性别。
1926年,林徽因为宾大女子本科生年鉴绘制的插图。
林徽因在宾大
“我与我父亲一同遍游欧洲,在此期间,我开始萌发了学建筑的念头,现代西方经典杰作的辉煌激发了我,令我燃起了将其带回祖国的愿望。我们需要学习好的建筑理论,使得建筑能够矗立数世。”这段话,是林徽因的一位校友记录下的她的心声,相关文章的剪报至今保留在宾大。这短短的心声,将镜头推回近百年之前,让人们走进林徽因这位才女的内心。它充分体现了林徽因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坚定的性格,也是林徽因有志于在宾大学习建筑学的最好证据。
1920年,林徽因被父亲林长民带到欧洲考察。在欧洲时,林徽因通过一位对建筑设计有研究的女性朋友了解到,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喜爱艺术的年轻人而言,这个专业有很多施展的空间。此外,在英国,父亲的朋友、诗人徐志摩也让她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春期时结交的朋友会影响人的一生,年轻的林徽因很快定下了人生的志向:学建筑,做一名建筑设计师。
1928年,林徽因绘制的水彩画
Copyright2023未知同城服务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3未知同城服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