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狂飙!“本来只想替代存款,没想到涨了这么多”

shlha7756

时间 2024年10月5日 预览 46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9A021XO00

2024-07-19 10:04·腾讯新闻棱镜·发布于北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肖望??

编辑 | 王伟凯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7月16日,投资者小安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股票账户:她今年5月买入的工商银行股票刚刚分红到账1800多元,令她惊喜不已。

折算下来,她买入的工行股票股息率(每股派息/买入股价,用于衡量投资回报的指标)接近6%。“比买银行理财和存款都划算。”小安表示,同时期,工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利率仅2.35%,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基本在3.5%以下。

不仅如此,今年5月份以来,工行股价更是上涨超15%,在7月16日盘中创下历史新高。

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的股票从未像当下这样令投资者兴奋。7月16日开盘,“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股价均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而就在2022年时,国有大行的行长们还在不断呼吁投资者买点儿银行股。尽管分红稳定,但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股价长期趴窝,银行股更是被市场称为“三大傻”之首(指银行、保险、地产股票,因其股价长期表现不佳,缺乏吸引力)。

从“爱答不理”到“高攀不起”,银行股凭什么?

去年以来,8家银行股涨幅超50%

小安告诉作者,她买入工行股票的主要考量是银行股股价比较稳定,涨跌幅度不大,且分红有保障。从经营上来看,她对国有大行更有信任感。除了工行之外,她还买了一点农行股票,同样收益不俗。

“我买银行股本来只想代替五年期的定期存款,没想到涨了这么多!”另一位投资者惊喜地表示,由于当前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走低,而银行股派息率已经远超理财和存款,今年2月,他陆续买入了工行、交行、招行等银行股,没想到,工行、交行的持股收益率都已超过10%。

7月16日,“宇宙行”工商银行完成2023年度分红派息,1092.03亿元的分红规模成为A股市场中的分红王。自上市以来,工行已分红18次,累计分红近1.39万亿元。

7月17日,中国银行完成695.93亿元的分红派息,至此,六大行分红均已到账。根据分红总额排列,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稳居A股上市公司2023年度分红前五位,分红总额高达4093.45亿元。

?作者统计,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023年度总分红规模达到6133.5亿元,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分红总额达到4911.07亿元,贡献了银行业近7成分红。

不仅如此,农行、民生等多家银行响应“国九条”号召,公告拟推进2024年中期分红。交行就表示,这是为了贯彻落实监管政策导向,使投资者及时分享本公司发展红利,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尽管中期分红对银行利润分红的总额影响不大,但有助于改善股东现金流和持股体验,也有助于稳定银行估值。

作者统计,自2023年初以来(至7月15日),有8家银行股价上涨超过50%,股价涨幅前六名中有5家为国有大行,农行、交行股价分别上涨92.11%、88.13%领先银行板块。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93%,贵州茅台下跌9%。

?

据同花顺iFind,作者制图

不过,过去多年间,银行股都是一幅任行长们喊破喉咙“价值投资”,部分股份行高管主动增持,但大多数股民仍不买单的尴尬情形。

近两年,资本市场波动频频,过往被视为“三大傻”之首的银行股吸引力开始凸显,其股价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而分红又长期稳定,尤其农行、工行的股息率已经超过7%。叠加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加上一些中小银行“手工补息”等不规范的高息揽存手段被叫停后,部分保守型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考虑资产配置,部分存款也流向了银行股。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曾指出,在银行股跌至过度低估时,股息率相当诱人,吸引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买入,从而完成股价筑底。

事实上,银行股只是高股息板块的典型代表。包括瑞银、中信建投等头部机构分析都指出,高股息公司将会是今年机构投资者的重点持仓。

在今年4月举办的投资策略会上,中信建投证券权益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果指出,央企红利类资产是高胜率选择。一方面,高股息率优势能提供安全垫。另一方面,与A股整体水平相比,国企整体分红比例较低,但相对波动较小,未来提升空间充足。此外,国企具备较高分红意愿,其中央企更为突出。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回顾上半年,高股息策略强势演绎,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明显。

马鲲鹏表示,宏观经济弱复苏、A股资产荒背景下,银行作为红利资产代表,凭借更低的估值、更高的股息率,确定性更强的分红,获得低风险偏好资金青睐。国家队增持、ETF扩容、险资OCI账户配置、部分北向资金回流等,助推银行板块上涨。

郑州银行四年未分红,招行分红比例最大方

尽管银行股以稳定分红著称,但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下,个别银行股的分红比例出现波动甚至取消分红。

今年以来,郑州银行股价下跌11.94%,在上市银行股中表现垫底。郑州银行已连续四年未进行分红,引发不少投资者不满。

今年6月末,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更是向郑州银行发出《股东质询函》,质问公司为何连续4年盈利但未进行现金分红。

郑州银行给出三条解释,一是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二是顺应监管引导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三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而中小银行外部渠道补充资本能力较为有限。

郑州银行虽然持续盈利,但净利润却连年下滑。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其净利润同比下滑24.92%和23.62%,最新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尚未有好迹象,净利润同比下滑18.57%。

西安银行也倍感压力,其2023年度分红比例为10.11%,而此前分红比例稳定在30%左右。

西安银行也给出了三点原因解释分红比例下调,包括中小银行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上升;顺应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内源性资本储备,确保资本充足水平达标;以及公司正处于新战略规划的落地执行阶段。

作者据同花顺iFind统计梳理,国有大行分红比例最为稳定,常年在30%;股份行的分红比例在23.18%-35%不等,其中平安银行2022年分红比例仅12%左右,浦发银行仅有18.36%;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分红比例差异更大,既有不分红的郑州银行,有调低分红比例至10%的西安银行,宁波银行分红比例为15.52%,亦有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沪农商行、

相关广告相关广告
广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