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2023年周平均工时创近20年新高,超“六天八小时”工作制

shlh089f0

时间 2025年3月30日 预览 31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722A0AN5I00

2024-07-22 23:14·经济观察报·发布于北京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近一个月来,关于“896工作制”的争议,以及Manner公司员工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再次将“996工作制”和“狼性加班文化”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争议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长不断攀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下称“周平均工时”)逐步上涨,2023年的49小时周平均工时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工作时长增速也在加快:2015—2020年,周平均工时增幅为1.5小时,2020—2023年,增幅为2小时,以每年52个工作周计算,相当于2020—2023年个人工作时长增加了13天(8小时工作制)。
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周平均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比2019年同期上涨2.9小时,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今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6年同期新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称“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国内劳动者超时工作的现象已长期存在,并且近年来这一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
一位就业专家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当前延长工作时间是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为数不多增加收入的机会。如果针对“996工作制”或加班时长出台严格的一刀切政策,且要求强制执行,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性。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参与过劳动法论证和起草工作的董保华表示,劳动法已经实施30年,但目前严格执行劳动法依然很难。考虑到国内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难对加班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短时间内,劳动时间增长的问题依然是个无解的难题,目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也不允许国内企业慢下来。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每年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时统计方法为选取当年9月或10月的一周作为调查周(9月份相对应的调查周是9月24日至9月30日,10月相对应的调查周是10月25日至10月31日),在这周内统计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包括主业和兼职工作时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还会公布不同年龄、行业、受教育程度等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时。
经济发展与劳动时长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在2022年有统计数据的167个国家中,周平均工作44小时以上的国家共8个,分别是中国、不丹、阿联酋、蒙古、印度、文莱、马来西亚、伊朗和哥伦比亚。其中,仅不丹和阿联酋周平均工作时长超过49小时。
与此同时,202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年均工作时间为1719小时,其中墨西哥最高为2226个小时,而2022年中国年均工时为2490.8个小时(国内计算方法为52周乘以2022年周平均工时),为墨西哥的111.9%。
董保华表示,周平均工时不断上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很多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劳动法执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在两者之间做权衡,这时就会有大量的加班现象出现。
纵向对比,近几年工作时长不断增长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许多亚洲国家。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下称《报告》)预计,2024年,多数亚洲地区全职岗位每周总工时将全面超过2019年水平,但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地区预计较2019年低1.4%。
只是,工作时长的增加并不完全等同于薪资上涨。《报告》预计,2024年亚洲地区收入水平难以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部分地区甚至还会出现下降。
回看国内,工作时长不断增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工作时间增加可能意味着薪酬的上涨。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3年度人才报告海报》显示,收?增减与加班时?增减有关,加班增多?群是涨薪?群主?,加班减少?群是减薪主??群。
另一方面,大量劳动者不得不提高工作时长。一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家表示,企业雇佣新人意味着需要额外支出社保成本、招聘成本等。因此,一些企业会增加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而整体上减少雇佣更多员工的成本;其次,在一些企业文化中,长时间工作被视为勤奋和敬业的表现,这可能导致员工自愿或被要求增加工作时间。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近几年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需要借降低运营成本来换取一定的市场空间。其中,降低劳动力成本即是降低运营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企业可以选择裁员或者延长工人加班时长。同时,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已经传导至微观个人,工人为了持续就业只能选择接受加班。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并不被归类为企业职工范畴,因此他们的工时数据并未纳入全国性的周平均工时统计之中。但是,这一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往往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以应对生活成本的需求。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网约车司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为11.05小时,每周平均出车时间为6.45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也显示,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网络文学写手等新业态青年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9小时。
能否强制降低工作时长
过去二十年,周平均工时在2005—2008年、2011年以及2015年曾经历过下滑。
董保华表示,在2008年和2015年,宏观经济的波动导致企业订单量减少,这使得企业的加班现象相应减少。同时,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政府在当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劳动法得到有效执行。这种行政力量的干预使得2008年和2009年的周平均工时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
经历疫情等因素冲击后,目前连续上涨8年的周平均工时未有下滑的迹象。
董保华表示,过去三年,宏观经济增长承压,但周平均工时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程度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国内不可能选择顺其自然,而是在调动一切力量,努力改变宏观环境。与此同时,过去三年间,微观个体的不安感也在增强,因此不论是否能改变宏观经济周期,个人也都会主动地“内卷”,“饭碗”也变得比“加班”更为重要。
上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家表示,近三年工时上涨的现象,折射出就业市场的忙碌和人才供应的紧张态势。经济发展中生产提速增量、生活消费增加,都可能使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工作量更大,某些岗位人才紧缺,需要既有人员承担更多工作任务,因而推高了工时。同时,这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劳动者需要通过加班保持或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在加班现象增多过程中,官方也曾多次发声。2023年8月26日,最高法、人
Copyright2025未知同城服务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未知同城服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