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住4亿中国人的过敏,背后是笔大生意

rm3bfbc

时间 2024年6月2日 预览 17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0A04G2G00

2024-05-11 07:17·虎嗅APP·发布于北京

出品 | 虎嗅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王一鹏
头图 | 视觉中国
劳动节一过,很多过敏人士松了一口气,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下正是北方郊游、野餐的好季节,但是全球至少五分之一的人享受不了这样的快乐,他们中的4亿多在中国。他们每次出门都像要打一场硬仗,帽子、口罩、护目镜一个不能少,一个不小心轻则打喷嚏、流鼻涕,重则鼻塞、眼睛红肿、黏膜发痒,晚上睡不着,白天老犯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这些人就是过敏人士,其队伍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过敏的影响还有很多,它会影响人体的皮肤、消化系统等,导致红肿、腹泻等症状,严重过敏还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甚至死亡。在经典谋杀案件中,就有利用蜜蜂杀人的故事,就是利用了蜂毒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近年来,更多研究还认为,过敏性疾病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抑郁、多动症等疾病的诱因。
过敏令人抓狂,要治过敏更令人焦虑。
“每天秒杀。”糖心有多年过敏史,她向虎嗅分享了第一次去医院治过敏的经验时说。眼看候补无望,她不得不放弃了首选医院,选择附近的另一家三甲医院,即便如此,也耗时两周才成功。
有北京协和变态反应科专家在参加广播节目时透露,今年春天以来,已经是“白+黑”“5+2”连轴转了。而且这样的忙碌不只在春天柏树、杨树、榆树、桦树等开花时,夏秋季节的蒿草、豚草、葎草、藜等也易造成花粉过敏的植物。尘螨过敏患者更是常年不休。
数据显示,中国自免及过敏性疾病的人数总量达到了4.2亿人,其中最常见的过敏性鼻炎,就有2.5亿患者。有研究者称,中国每10个人就有4个患有过敏性疾病,更多研究则显示部分地区这个比例可能已达到50%。特别是儿童过敏现象,近年来已成为临床研究的大热门。
作为21世纪最常见的流行病,过敏正在成为人类最难缠的伙伴。据日本媒体报道,花粉过敏每年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8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76亿多元。
在其背后,一门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大生意快速崛起,已经压抑不住爆发的势头。
43岁的“神药”又火了
第一批扛不住的过敏人,已经将“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推上了热搜,并将其奉为“救命药”,很多过敏人士还自称“氯雷他定人”。这也着实让这款面世43年的老药又大火了一把。
从电商平台数据看,包括氯雷他定在内的多种常用抗过敏药品跻身各种畅销榜单前列,部分进口品牌的氯雷他定一度断货。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半个月内已经卖出了上万件,同期另一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丙酸氟替卡松喷雾,有100万人买过。这个成绩相比各类抗疫“神药”也不逊色了。
早在3月中旬,美团买药发布的《春季过敏季前瞻》就透露,此类药品的需求量同比2023年大涨了1.6倍。
中康开思系统的一项数据显示,到2023年,这类药物的销售额已经接近30亿元,仅氯雷他定一种,在零售药店就卖出了16.3亿元。
在今年的过敏季,此类药物的销售额也在4月中旬达到一个峰值。
数据来自:中康开思系统/虎嗅制图。
而从产业角度看,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成熟抗过敏药物早就杀红了眼睛。
尽管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产品,早就通过国家集采大幅降价——其中,扬子江药业产品单片价格7毛钱,利润已经非常薄,企业在其中掘金的热情仍然不减。据药融云统计,至少还有32家企业的产品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除了传统的片剂,还有口服液、糖浆,另有7家也提交了仿制申请。
相比进入集采后就很快遭抛弃的降压药卡托普利等,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俨然是一代不死“药神”了。
客观地说,把抗过敏药称为“救命药”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时间倒回18世纪,由豚草花粉过敏引起的“枯草病”,在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一度是无药可治的致命疾病,直到1946年美国批准上市第一个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才改变了人类被动挨打的局面。
不过,这类药品治标不治本。
从原理上说,过敏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把常见的外来物当成了危险的敌人予以攻击。这里面无辜的“外来物”就是所谓的过敏原,可能是花粉、飞絮,也可能是花生等食物、药物、蜂毒,或者是尘螨。
过敏人群体内细胞,在接触过敏原后会发出错误信号,导致免疫B细胞释放出过量的抗体(IgE)。当过敏原与免疫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就会有大量炎性分子失控释放,这些炎性分子就是引发打喷嚏、皮疹、腹泻等过敏症状的“打手”。组胺、白三烯等,都是主要成分。
服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相当于直接制服引起过敏症状的“打手”,来消除症状,与之类似的还有白三烯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常见的有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等40多种。抗组胺药物,已经发展出了三代,氯雷他定是第二代。
毫无疑问,抗过敏药物市场巨大。最近二三十年里,过敏性疾病快速席卷了全球20%到30%的人口,在全球变暖、城市化、老龄化等趋势攻势也越来越猛。
这也成就了过敏性疾病用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4年,抗过敏药全球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52亿元)。其中,中国将达到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2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远超全球市场的6.8%。
只不过,在儿童过敏人群日益增加的今天,这个庞大的市场也到了迭代的时候了。
“神药”正在过时
尽管当下抗组胺药物还是风光无限,但是该类产品也面临挑战——抗过敏免疫疗法已经悄然崛起了。
在今天,如果一个人因为过敏性鼻炎或者某种皮肤过敏问题到医院就诊,医生大概率会给他开出抗组胺药物等,配合糖皮质激素等产品使用。
抗组胺药物不挑过敏原、全身起效,简单直接、经济实惠,几乎是所有上班族的首选,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药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第一代药物的中枢神经抑制严重、容易出现嗜睡的问题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大幅提高,也在儿童中广泛使用了。
但是,这种疗法本质上只是对症治疗,也不宜长时间拿来“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