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黄家驹墓碑被砸,涉案男子已落网身份曝光,叶世荣愤怒发文

rm4ac1e

时间 2024年5月20日 预览 19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0803936862667273/

首发·娱乐大咖

"人活一世,能不能行好事做好人,莫说我们艺人身份,即使是普通人也该如此。"在获悉心爱儿子黄家驹的墓地遭到蓄意破坏后,76岁的母亲唏嘘不已。眼看着白布遮盖的灵位上,散落着被狠狠砸碎的瓷片和喷溅的污渍,她痛心疾首,泪水夺眶而出。


引发这一骇人噩梦的,竟是两名年轻人——一名23岁的光头男子和一位仅仅15岁的少年。5月19日凌晨,两人携带工具前往黄家驹的墓地,对着安详的墓碑狞笑大骂。随后,铁锤砸向照片,马克笔和可乐被狂涂乱喷,动静之大惊扰了墓园的宁静。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整个行凶过程都被同伴拍摄下来,制成视频疯传网上。很快,这段视频就在网络上炸了锅,大量网民纷纷谴责当事人的行为,认为他们亵渎逝者,罪大恶极。

"网红梦"催生年轻人扭曲价值观

事件曝光后,网上很快就翻出了两名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其中年长一些的主谋者名为梁俊言,曾因猥亵女艺人人形立牌而入狱,出狱后未觉悔改,反而死性不改。


在社交平台上,梁俊言自称有"白卡"(精神病史),爱博取眩目。他的账号里,到处是一些令人反感的奇行种种,比如公共场合舔脚趾等低俗画面。

从侧面看,梁俊言似乎执迷于成为一名所谓的"网红",而获取关注的途径却越来越低级和犯罪。破坏墓地或许也是其"炒作"的一个环节。

与之相比,15岁的另一名嫌疑人姓谢,年龄尚小,被普遍视为"被牵连的受害者"。很多人猜测,他可能是一时糊涂,被梁俊言利用和怂恿,才做出了如此过激和愚蠢的事。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即便年龄再小,对于这种公然亵渎逝者的行为也决不能手软心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应当受到应有的惩处!"

狂轰乱炸的舆论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导致了年轻一代对基本的社会道德缺乏敬畏?为了一时的网络热度和所谓的"网红梦",他们是否真的可以铤而走险,不顾基本的人性和良知?

艺人发声痛斥兼呼吁重视青年教育

除了网民的义愤填膺,也有不少圈内人对此事发出谴责之声。


Beyond乐队成员叶世荣就曾在社交平台上怒斥,称"光头bob这个人太可恶了,一点人性都没有。必须严惩不贷!"张国荣等老一辈音乐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愤怒情绪。

对于艺人们的呼声,法律界人士也有过回应。有lawyers表示,根据香港法律,梁俊言和被牵连的少年或将分别面临最高2年有期徒刑、罚款等刑罚。

当然,具体如何量刑还需进一步司法程序评估。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案引发的冲击波已经远远超出了法律本身。


它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年轻人对基本道德缺乏尊重、对艺术家和逝者缺乏敬畏,追名逐利却不择手段等等。

或许,在严惩罪犯之外,我们更应反思如何从教育和环境层面重塑年轻人的价值观,让他们远离"网红梦"的诱惑,重拾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避免再次重蹈覆辙,步步陷入"赌气式犯罪"的恶性循环。案件引发全民反思 促进相关法律修订

黄家驹墓碑遭到亵渎的惨案,无疑在整个香港社会掀起了滔天巨浪。大众愤怒的情绪不仅指向了当事人,更折射出当前香港在道德教育、青年价值观引导、文化保护等多个领域仍存在不小的缺失。

在这轮轰轰烈烈的舆论洗礼之下,香港特区政府也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纷纷就事件和其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作出回应。


首先,特区政府表示将全力支持警方彻查此案,对涉案人员绝不手软。同时,政府将牵头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全面评估现行法律是否应当加以完善,以涵盖更多对逝者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并相应加重处罚力度

"黄家驹是家娘乡里的骄傲,更是整个华人乐坛的传奇。这起事件背后反映的正是我们在文化传承、价值观教育等领域仍有不少欠缺。"特区政府发言人如是表示。

除了在法律和执法层面加大力度,特区政府也启动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年轻群体的教育计划,旨在提高他们对艺术文化的认知度,增强社会责任心。其中包括在中小学校园内开设相关课程,并定期组织参观艺术展览和文物古迹等活动。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手中正托举着我们优秀文化的重担。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与此同时,香港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推出各种公益项目,为弥补教育方面的不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多家艺术机构发起了一场名为"心存敬畏"的大型公益展览,将黄家驹及其他艺术家们的代表作品展现在公众面前,再现艺术的永恒价值。

"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希望唤起民众对艺术的尊重之心,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艺术之于社会的重要意义。"主办方人士说,这个展览将长期向公众开放,并将邀请各界人士、尤其是年轻学子前来参观。


"毁坏黄家驹先生的墓祭,本身就是对艺术、对人性的亵渎,应当受到严惩。"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陈永咏如是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反思自身在文化教育和传承领域做得是否够好。艺术应当成为传播正能量和向善理念的重要载体。"

此外,相关人士也呼吁,包括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应携手共建健康的网络生态,防止"为红"而红、哗众取宠等负面风气在年轻人中继续滋生蔓延。

相关广告相关广告
广告图
Copyright2023未知同城服务科技